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莱昂山脚下,一座智能车间高效运转。矿山深处,无人矿用卡车有序地来回行驶……今年以来,山西省阳泉市以智能工厂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新兴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走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 “以前,车间里机器轰鸣,人员拥挤。现在,8辆新能源无人矿车全程精准作业,事故率降低了。”阳泉冀东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采矿作业部部长李阳阳出现在公司大屏幕前中央控制室。公司5G无人智能工厂项目入选国家2025年5G工厂名单,这是水泥行业首个实现供应、运输、卸料全流程无人化作业的标杆。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这家百年企业,也创造了一段“智慧改革”的历史。 “2021年‘出城’后,我们投资超过3000万元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5.7米立式数控车床具有微米级加工精度,焊接机器人替代人工。”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杨亚荣向记者展示了数字化生产线。改造后,公司大口径低压燃气阀门国内占有率超过60%,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近40%。在阳泉阀门公司研发中心,研发总监金黎明及其团队对氢能阀门进行优化设计能量阀通过三维建模和智能模拟系统。 “我们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完成了应力、流场、火灾模拟等数百次验证,才取得了这一成果。”研发经费超过6200万元,并表示利用该系统已取得58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阳泉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山西华新电气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生产线高速运转。通过应用“四智合一”管理体系,打通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3.3%,生产效率提高19.6%,运营成本降低28%,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2.5%。智能工厂的发展离不开全面的政治支持。阳泉高新区实施“一企一园”建立专家团队对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和数字化评估,发放科技创新券补贴企业科技服务费用。截至2025年9月,阳泉市已有12家企业建成入门级智能工厂。(梁静经济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