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共中央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基层|新业态为洛阳文旅经济带来新动力
2025年11月8日10: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郑州11月7日电(陶野刘振坤石佳)古都洛邑,身着汉服的游客行走在古建筑之间。夜晚,隋唐洛阳国家遗址公园内,灯光与城墙交相辉映……这座千年洛阳以创新为笔,以文化为墨,谱写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让历史底蕴在现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虽然冬天即将来临,但龙门石窟依然挤满了游客。该研究h 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学生们驻足聆听讲解,认真做笔记,让古老的溶洞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当我到达龙门石窟时,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承历史的重要性。”来自四川省的高二学生杨家豪表示,参观现场让他更直观地了解了这段历史,对他今后的学习有帮助。近年来,洛阳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融合古今的青年文化探索之旅。孩子们可以在龙门石窟体验拓片,在唐三彩文化园学习彩陶制作艺术,通过沉浸式互动学习活动感受历史的脉搏,了解无限的中华文明。据了解,今年前10个月,洛阳接待游客约1.4亿人次,旅游收入大幅增长12152.6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5%和6.45%。洛阳古城正试图打破时间障碍,为其潜藏文化注入活力,改变“白天逛寺庙、晚上睡觉”的旅游模式。 “我们把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结合起来,让历史文化名胜‘活起来’、‘流行起来’。”隋唐表示,开发了一系列互动表演和主题巡游项目,还开发了特色餐饮和文化创意市场,实现了从单一门票经济向单一门票经济的普惠消费矿场转变。 “我们所有的汉服都是手工剪裁并复制古代纸画、丝绸绘画、石雕和壁画。”唐代长袖衫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志孝先生开创古城史在唐代洛游古城景区内。在汉服展示体验中心,他说:“这是按照唐代名画《荃莲图》中的仕女形象制作的汉服。“我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传统的制衣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文化旅游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在洛阳街头与当地人聊天时,很多人不自觉地谈论起周礼和唐诗,还有汉魏隋唐的故事。文化渗透着一座城市的精神与气质,夜幕降临,洛邑古城的大街小巷灯火辉煌,与人流交织,共同演绎着“梦回唐朝”的文旅场景,与李白、杜甫身着华服巡游。不是鱼灯笼。 “唐代女子”不期而遇,观看了精彩的非遗表演,品尝了正宗的唐代小吃……气氛直接“满”了。 “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摄影背景,更是一个沉浸式互动的盛唐文化场景。” “洛邑古镇景区运营经理介绍,园区内有很多汉服体验店及相关商家,形成了汉妆、摄影、旅游、消费的完整链条。来吧,再凑过去一点,看看镜头,真好看!”晚上7点左右,1995年以后的摄影师韩景涛正在给两个“汉服女人”拍照。他的工具箱里装满了各种摄影道具,有假发、扇子、刀剑、鱼龙灯等。虽然不是旅游旺季,但在洛阳订餐也不用担心。”韩景涛的姐姐说,她今年早些时候,她从家乡来找工作,因为她的哥哥和弟弟在洛阳做摄影师。 “假期期间我们一晚上接到十几个订单,太忙了。白天工作,晚上做摄影助理。”美团出行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洛阳跻身“十大最热门消费目的地”。“周边有1300多家汉服店,以古都那归为中心,不仅汉服的试穿价格有所降低到几千元,但汉服款式和化妆配饰也每隔一两个月更新一次,增加了整个行业的美感。”洛阳老城区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以来,该区汉服体验店数量增加了75倍,体验汉服的人数达1197万人次,增加了1.64%的消费。50亿元。在此过程中,汉服从“专业消遣”演变为“大众体验”,“穿汉服洛阳”成为人文富民、经济发展、文化旅游的活生生例子。 “大力发展汉服体验、演艺体验、游学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重塑洛阳古城风貌,推动洛阳古城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洛阳市将不断完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打造古城良好文化品牌,推动文化繁荣和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朱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