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新观察:零碳园区成为产业绿色转型主战场,技术创新与环保合作是攻坚克难的关键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国经济网上海11月7日电(魏金金记者)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推进的背景下,零碳园区建设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 2025年,“零碳公园”首次被列入政府活动报告。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施耐德电气、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社会治理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了《零碳园区2025行业影响透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报告从全球角度阐述了零碳园区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实践方法通过对示范案例的深入研究,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和创新方向参考。报告指出,到2025年,零碳园区建设将带动全国大幅增长,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然而,建设零碳园区是一个规划项目,实际上面临着“商业闭环困难、技术不成熟、路径不明朗”的挑战。从商业模式来看,零碳园区初期投资规模巨大,资金将用于传统能源系统设施电气化改造和新能源系统建设。征收周期长,给园区开发商和结算公司带来资金压力。从技术应用角度看,零碳园区建设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园区内技术路径选择和改造措施存在显着差异。许多关键技术仍处于示范或商业化的早期阶段,缺乏成熟且经济可行的园区级大规模应用解决方案。碳中和园区业态的不同,其能源消耗和碳减排方式也有很大差异,因此碳减排工作需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场景。为了回应这一提示,我们将推动碳排放的进一步发展,以实现环境合作所需的创新技术。首先,技术是低碳经济转型的核心驱动力。直接减少碳排放,减少相应的解决方案多拉斯经济可行。接下来,公园管理员和企业将生态系统的能力最大化和个人演员的超级能力。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技术部、国家能源和其他排放管理局“建议实施碳排放公园建设”,以及重要的指导方针协调零碳排放的建设和秩序。报告认为,当今中国建设零碳园区,实践经验尤为重要。报告选取园区、工业和建筑领域的实证案例作为研究主题。这些园区和企业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数字化能源和碳管理平台、节能减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园区低碳化的标杆。图为施耐德电气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市场部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联席主任古跃。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它远远超出了减排本身。这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阵地”或“战役”,更是发展新生产力、重塑行业绿色竞争力的“新引擎”。

(编辑:李东阳)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