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项关键技术洞察全球发展的“智能引擎”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7项关键技术洞察全球发展的“智能引擎”
2025年11月8日 09:52 来源:光明网 任子伟 从方耀
当前,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不断进步,人类社会正迈向数字智能共生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11月6日,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先进技术奖在浙江乌镇揭晓。今年共收到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份申请,其中17个项目脱颖而出,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大模型、智能互联网、实体智能、量子计算等。如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强大的计算引擎和更高效的设计方法。这个获奖项目的成果致力于为未来的智能社会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其中,清华大学公布的“忆阻器存储与计算集成芯片器件项目及体系结构基础理论”项目,利用人脑中存储与计算的高效融合机制,从材料、器件、体系结构三个层面实现系统性进步。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启示:处理器芯片全自动软硬件设计”项目深度融合大规模模型、代理和布尔逻辑搜索技术,实现处理器芯片全自动软硬件设计处理器芯片。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图灵智能计算量子技术有限公司将联合研究实用型大规模可编程高速光量子计算芯片,开发光子芯片。利用产业研究领域的产学研模式,打通从技术到产业的全链条,建成全国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 AMD推出的“ROCm人工智能开源软件平台”项目AMD为GPU提供完整的AI软件堆栈,支持定制硬件扩展,加速AI采用。之江实验室开发的“南湖计算框架”项目已应用于训练数十亿参数的大规模语言模型,促进异构群体的高效协作和工业研究中的应用。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启动的“GitHub Copilot:下一代调度代理”项目从代码补全工具转变为综合开发管理器,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同时,大模型、卫星通信、低空智能网络、嵌入式智能等新一代关键技术将深度融合,打造新的技术范式和应用生态。这些关键技术进步已成为“智能引擎”,将共同搭建起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的“数字桥梁”,加速千行百业的发展。中国电信集团选定的“海量智能手机直连天通卫星系统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项目,履行了实现天地网一体化、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通信使命。中国移动“低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tude智能网络”项目将创新3D空域网络等标志性技术,为低空飞行器提供装备,建立安全高效的“信息高速公路”。百度“基于脚本的多模态协作的高逼真数字人技术”解决实时多模态协作等技术难题,提高直播数字真人直播内容的质量和质量,提高交互性。清华大学与北京联合推出的“GLM大模型关键技术及大规模应用” Zippu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将支持高效、低成本的大规模模型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由北京银河机器人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前沿计算研究中心联合启动的“合成真实数据驱动的VLA嵌入式大规模智能模型”项目。与香港大学合作,开创了虚实融合的新范式,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前沿科技成果也正在转化为生产力和实用解决方案,从实验室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今年的发布会上宣布,一系列成果在航天、制造、研发、医药等领域创造了巨大价值,带动产业变革,改善社会和人民生活。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启动的“千帆星座卫星规模化研制”项目,展现了该星座商业化进程的加速。清华大学提出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信号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适用于北斗三号全部35颗卫星,助推我国5000亿卫星导航航海业。在软件开发领域,阿里云“统一钱文:开源基础模型”项目已开放300多个模型,支撑社会和产业智能化升级。在智能制造领域,ALTO Robotics的协作移动机器人采用aucture,专为细致的人机协作场景而设计,可显着提升产线性能。上海诺基亚贝尔有限公司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工业人工智能的未来:嵌入式智能生成代理仿真训练平台(NGAST)”项目,推动制造业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探索工业化发展新途径。在医疗领域,RAER Therapeutics利用其创新开发平台对多种已知罕见疾病进行研究,为全球罕见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作为科技领袖奖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主办的国际科技奖项,持续发现和展示全球领先科技成果,推动科技向善,共享成果,为构建开放包容、数字化、智能化的世界提供生力军。随着领先科技奖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我们期待奖项成果未来的发展、转化和应用,将加速人类社会迈向更智能、更互联、更可持续的数字文明新时代。 (记者任子伟、孔方耀)
(编辑:朱晓航)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